好書介紹
2020-02-26

幫助自閉兒的每一天-將介入活動融入幼兒和其家人的日常作息中

 

書名:幫助自閉兒的每一天-將介入活動融入幼兒和其家人的日常作息中

系列名稱:障礙教育

原文書名:Autism Intervention Every Day!: Embedding Activities in Daily Routines for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作者:Merie J. Crawford、Barbara Weber著;羅鈞令、許婷惠譯

CIP碼:415.988

定價:250元

裝  訂:平裝

ISBN:9789861918983

頁數╱重量:192頁╱350克

出書日期:2020 / 2 / 17

國際條碼:9789861918983

書號:63162

規格尺寸:18K (17*23)

印刷方式: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有自閉症的兒童在其生命的頭幾年中通常不會獲得診斷,但如果一個極幼小的兒童展現出自閉症徵兆,專業人士和家長在當下該做些什麼呢?此書提供幫助從出生到三歲兒童實際有效的解決辦法,不論有或沒有自閉症診斷。本實務守則針對如何加強日常作息中的關鍵技能提供了簡單、有效的建議。早期介入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士能夠學到如何指導家庭將這些活動融入他們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在專業人士離開之後,介入仍然能夠長期持續地在家庭中進行。

探索如何

● 辨識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的徵兆

● 幫助兒童建構學習互動、溝通和參與作息的基礎

● 強化對自閉症兒童而言特別困難的技巧,如調節、彈性和社交溝通

● 支持家庭一路從尋求診斷到獲得服務

● 實行以應用行為分析(ABA)為基礎的策略

● 處理發生於日常作息和活動中的常見挑戰

● 監控進展以確保使用的策略確實有助於達成兒童的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目標

幫助兒童在日常作息中練習技能

● 穿衣和換尿布

● 盥洗和梳妝

● 社區外出

● 家事活動

● 用餐/點心時間

● 遊戲時間

● 洗澡時間

● 閱讀時間

● 就寢時間

【目  錄】

 

前言

1. 自閉症與早期介入

2. 支持家長從懷疑到診斷再到服務

3. 行為準則和教導策略

4. 處理自閉症核心缺陷的模式

5. 建立支持調節的技巧

6. 建立支持了解自我、他人和環境的技巧

7. 建立支持彈性的技巧

8. 建立支持社交溝通的技巧

9. 日常作息和常見的困難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Merle J. Crawford, M.S., OTR / L, BCBA, CIMI是一名職能治療師,其私人診所位於美國賓州中部;她擁有特殊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理學學士學位和職能治療碩士學位。此外,Crawford女士擁有應用行為分析與自閉症的深造文憑。她在以關係為基礎的介入方面受過大量的訓練,並且是一位認證行為分析師和認證嬰兒按摩講師。Crawford女士主要從事嬰幼兒的早期介入工作,在指導家庭和治療幼兒時,會整合應用其所受過的各種訓練之策略。

  Barbara Weber, M.S., CCC-SLP, BCBA是一位語言病理學家,其私人診所位於美國賓州中部;她擁有溝通障礙的理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Weber女士擁有應用行為分析的深造文憑,她也有美國聽語學會的臨床實務能力認證,並且是一位認證行為分析師。她已有逾三十年的工作經驗,在學校、診所和家庭環境中服務各種障礙的兒童和成人。Weber女士將治療嬰幼兒作為其主要的臨床焦點,並專注於諮商合作的過程,幫助家庭整合作息本位的介入。

 

【譯者簡介】  

羅鈞令

現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兼任副教授

   臺北市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

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職能科學與職能治療系哲學博士

   美國德州女子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碩士

   國立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職能治療組學士

經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講師、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師、職能治療組組長

   臺北市立仁愛醫院職能治療師

   美國德州學校系統職能治療師

   世界職能治療師聯盟職能科學國際諮詢團亞洲區代表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服務品質專案管理計畫」政策諮詢專家

   教育部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衛生署早期療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臺北市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委員

   臺北市及新北市早期療育機構訪查委員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

 

許婷惠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雙學系學位

經歷:有多年相關領域工作之學術、參訪,以及專業職能治療之臨床觀摩經驗

譯作:《兒童職能治療參考架構》(2011)(與羅鈞令合譯)

 

【譯者序】 

  譯者個人從事兒童職能治療三十餘年,其中以自閉症兒童為主要對象。累積多年的教學與實務經驗,逐漸小有心得,於是在2012年將自閉症的相關理論文獻回顧及個人的經驗與心得集結為《自閉兒的潛能開發》一書,和實務工作者與兒童家長分享,希望有助於協助自閉症兒童發揮其潛能。雖然此書獲得許多家長和治療師的迴響,表示有助於他們了解及處理自閉症兒童的問題,但是個人心中仍一直思考著如何能夠將更細緻的個別化介入技巧整理出來,和早療相關人員及家長分享。

 

  當我讀到Crawford與Weber合著的這本《幫助自閉兒的每一天:將介入活動融入幼兒和其家人的日常作息中》時,真是非常的興奮,因為它就是以自閉症兒童的日常生活挑戰為焦點,從實務的角度來探討自閉症兒童的特質及可能面臨的挑戰、家長從懷疑到尋求診斷進而服務的歷程,並且提供有實證基礎的介入策略與做法。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採用了一個調節的模式,分別針對自閉症嬰幼兒的核心缺陷:了解自我、他人和環境(Making Sense of Self, Others, and the Environment)、彈性(Flexibility),以及社交溝通(Social Communication)三方面,從其在發展上的意義與重要性談起,繼而介紹適用於自閉症孩童的特定教學策略。之後再進一步以日常生活作息為情境架構,說明如何運用行為準則與教導策略來幫助兒童融入日常生活中。對兒童家長、主要照顧者,以及早療相關人員都是一本極為實用的書籍。

 

羅鈞令

2019年5月27日

 

2011© The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Taiwan
Design By 元伸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