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介紹
2017-03-17

學習障礙學生的差異化教學-普通班教師和特教教師的最新教育實踐

 

 

書名:學習障礙學生的差異化教學-普通班教師和特教教師的最新教育實踐

系列名稱:障礙教育

作者:William N. Bender著;呂翠華譯

CIP碼:529.69

定價:320元

裝  訂:平裝

ISBN:9789861917504

規格/頁數:18開/288頁/580克

出書日期:2017/2

國際條碼:9789861917504

書號:63143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想法真的很棒!它們是全新、創意、通用、有趣並強調實用性。讓我可以在未來很容易地在課堂實現其中一些想法!」

—Rachel Aherns,國小教師,Westridge Elementary School, West Des Moines, IA

「你將在本書發現很多策略,它們可以為班級中的不同學習者實施有效的個別化教學,而不必花費無數時間在課前和課後的準備和評量。」

—Jessica Purcell,中學教師,Morehead City Middle School, NC

  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將差異化教學帶進當今的融合班級中

  這本書包羅萬象,針對翻轉教室、介入反應(RTI)模式和科技是如何成為差異化教學工具等議題進行討論。教師們需要二十一世紀的教學資源,本書可幫助他們為所有學生提供優質的差異化教學。William N. Bender利用最新的大腦研究、科技和教育倡議,帶領讀者看到全新焦點—如何在州級核心共同標準背景下實施差異化教學。教師能夠提升學習障礙學生的成就,並促進這些學生在二十一世紀技能的發展。本書提供了:

   ● 在RTI框架與州級核心標準的背景下,提供實施差異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 就如何使用科技,為學習障礙學生進行教學和評量提供想法

  ● 提供友善用腦教學(brain-friendly instruction)的教學技巧與具體實例

  ● 引導教師使用各種支持性教學策略

  ● 根據最新的後設認知研究,提供更多的策略

  ● 提供最新科技,例如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es)和維基百科(wikis),以增進普通班和特教班級的學習成效

 

 

【目  錄】

 

chapter 1 差異化教學:從前和現在

       差異化教學:第一個十年

       差異化教學的起源

       多元智能理論與差異化教學

       全新的差異化教學

       學習風格、學習偏好或智能?

       大腦生理、學習及最新的差異化教學

       近期影響差異化教學的教育創議

       結論:最新的差異化教學

       州級共同核心標準與差異化教學

       將大腦相容理論融入差異化班級的教學中

       大腦相容理論應用於教學的一般性結論

       有關學習的新近發現

       學習困難學生的具體教學原則

       差異化教學的成效

       最新的差異化教學

       下一步是什麼?

chapter 2 通用設計與差異化教學模式

       通用設計

       接受普通教育課程

       通用課程設計

       實施差異化教學的空間安排

       團體教學

       學習區

       教師工作桌與辦公桌

       小組教學區

       網路可及性與電腦區

       個人閱覽桌

       結論

       差異化教學模式I:修正傳統課程計畫

       差異化課程的規劃

       Beta小組

       差異化教學的指導原則

       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成果

       差異化教學模式II:學習區

       差異化教學的學習區安排

       學習區的設計

       讓學生在不同學習區移動

       學習區在差異化教學的優點

       差異化教學模式III:專題導向學習

       專題導向學習(PBL)的教學範例

       強調現實世界的議題

       差異化教學模式IV:「翻轉」教室

       選擇你的差異化教學方法

       下一步是什麼?

chapter 3 科技與最新的差異化教學

       教學科技在二十一世紀的運用

       二十一世紀世界的科技

       網路探究:差異化教學的第一個科技選擇

       將部落格作為差異化教學工具

       維基百科與差異化教學的實施

       什麼是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在課堂的運用

       維基百科在差異化教學的應用

       教學遊戲與差異化教學的實施

       遊戲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

       用於學習的遊戲與虛擬遊戲

       另類實境遊戲

       為課堂教學而進入虛擬遊戲

       遊戲學習與差異化教學

       用於教學的社群網路

       在課堂中使用臉書

       將推特作為教學工具

       差異化教學與社群學習網路

       雲端運算與Google Apps

       Google Docs

       Google Apps

       雲端運算與差異化教學

       可汗學院、翻轉課程(flipped lesson)與差異化教學

       在課堂中利用可汗學院

       在可汗學院追蹤學生的進步

       在可汗學院的差異化教學

       最新的差異化概念:改變教與學的過程

       下一步是什麼?

chapter 4 介入反應模式與差異化評量策略

       差異化班級的介入反應模式

       在差異化班級進行評量調整

       介入反應模式:提升課堂評量成效的動力

       RTI介入模式中的差異化評量

       RTI介入的三階層模式

       差異化教學及評量的選擇

       階層二與階層三介入的教學與評量選擇

       階層三介入和評量的選擇

       階層一介入的差異化評量

       差異化班級的真實評量

       檔案評量

       數位化檔案

       在RTI介入進行全面篩檢時使用檔案評量

       常用的全面篩檢工具

       DIBELS

       AIMSWeb

       ASPENS

       階層二和階層三的進步監測

       效標參照測驗

       課程本位評量

       CBM的範例

       常用的CBM評量工具

       每分鐘閱讀字數測驗,評量閱讀流暢性

       選詞測驗,評量閱讀理解能力

       數學流暢性(Mathematics Fluency)

       簡式CBM

       介入核心

       RTI介入程序的評量範例

       案例研究:RTI評量和介入

       階層三介入

       評量和介入的連貫性

       成績評定差異化

       成績評定的理由和理論依據

       在差異化班級,對成績評定提供不同選擇

       下一步是什麼?

chapter 5 差異化教學的教學支持策略

       對教學支持的需求

       鷹架教學

       增進內容理解的策略

       故事地圖和文本結構

       前導組體與參與式組體

       圖形組體

       學習指引

       預測/摘要參與式組體

       文本回顧的教學支持

       口頭重述策略

       增進內容理解的科技

       差異化教學與增進內容理解的策略

       差異化班級的同儕教學

       班級性同儕教學

       同儕輔助學習策略

       差異化班級的同儕教學

       差異化班級的交互教學

       交互教學的實施過程

       交互教學的成效

       交互教學的其它優點

       下一步是什麼?

chapter 6 差異化班級的認知策略教學

       後設認知教學

       什麼是後設認知?

       認知策略與差異化教學

       在差異化班級實施認知策略介入

       什麼是認知策略?

       在差異化班級運用認知策略

       案例研究:階層二的認知策略介入

       認知策略訓練

       使用控制性教材進行練習

       採用符合年級水準的文本進行閱讀練習

       閱讀技能的類化

       認知策略的實施

       認知策略的相關研究

       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

       對專注行為進行自我監控

       自我監控效能的研究

       自我監控在增進課堂學習準備度的運用

       對學業任務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

       結論與邀請

附錄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William N. Bender是一位國際聞名、長期專注於實務教學策略的教育先驅者,他的研究重點聚焦於普通班各年級實施的介入反應(RTI)模式與差異化教學。尤其是,Bender博士撰述介入反應(RTI)的著作數量高居世界之冠,其中兩本著作更是排行榜暢銷書。至今,他已完成七本介入反應(RTI)模式的相關著作,並創作一部與此主題有關的專業發展錄影帶。他在美國、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岸,每年舉辦的工作坊有40至50場之多。在2010年秋天,他被獲選與百慕達的教育部門進行合作,共同在全國各地推動與設立介入反應(RTI)模式的實施架構。他的一本近作《在介入反應的金字塔背後》(Beyond the RTI Pyramid)更榮獲2010年卓越成就獎的優秀教育著作得主。

 

  Bender博士善用實務策略與幽默話語,這使得他的工作坊課程成為所有聽眾都能享受的愉悅經驗,而且時常獲邀重返相同學校或學區主持更多工作坊。他的專業發展工作坊也經常獲得不同年級教師給予的正面評價。Bender博士堅信,他的任務是要把那些充滿創意、最新發展的教學策略的相關訊息帶給教師們,以最新研究為支持基礎,藉由工作坊課程傳遞人人都能享受的愉悅經驗。他總是能運用其機智幽默、激勵人心的教學風格來傳遞知識。

 

  Bender博士的職業生涯開始於他在一所中學擔任資源班教師,他教導有行為偏差與學習障礙的青少年。他從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取得特殊教育博士學位,曾任教於美國各地居主導地位的大學,包括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與喬治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他目前專職於諮詢與寫作,並已出版超過60篇研究論文及23本教育方面的著作。

 

 

【譯者簡介】

 

   呂翠華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哲學博士(主修特殊教育)

曾任 國小特殊班教師、助教、講師

   啟智教育師資訓練班執行秘書

   特殊教育中心主任

現任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常務監事

譯作 《普通班教師的教學魔法書:改造學習困難的孩子》

   《發現不一樣的心智:一本關於能力與學習障礙的小學生讀物》

   《其實融合很簡單:教導障礙學生的450個策略》

   《人生就在眼前,你準備好了嗎?》

   《戰勝讀寫障礙》

   (以上皆由心理出版社出版)

 

 

【序】

 

   教師為什麼想在課堂實施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答案很簡單,學生的個別差異大,教師若希望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就必須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以期滿足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無論是任何群體的學生,都可能在學習特徵及行為表現相當大差異。當普通班包括學習障礙或其他學習困難學生時,學生在學習的多樣性將顯著增加。普通班級學生在學習特質表現的多樣性,使得教師有必要在課堂進行多元的教學活動(Bender, 2012)。隨著當今教室文化呈現更多元樣貌,差異化教學的推動變得更加迫切。

 

  差異化教學適合在普通班課程實施,它對於長期面對學習挑戰的學習障礙學生或其他學習困難學生特別有幫助。當學生表現不同學習能力、學業水準、學習風格、學習偏好和需求時,教師應如何滿足其獨特學習需求?差異化教學確認每位學習者的存在價值,允許所有學生表現他們所認識、理解和能夠做到的(Gentry, Sallie, & Sanders, 2013)。

 

  差異化教學的概念是由Carol Ann Tomlinson在1999年提出,主要理論基礎是來自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和大腦相容理論的研究文獻。它鼓勵教師重視學生的獨特學習風格,在學生學習的內容、過程和成果等三方面進行教學調整,使教學有所差異化。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主動調整課程、教學方法、資源、學習活動或學生作業,以滿足個別和小組學生的需求,盡可能地增加每個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機會(Gentry et al., 2013; Tomlinson, 1999, 2004)。

 

  相關研究顯示,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能更積極回應學生的準備度(readiness levels)、興趣(interest)和學習差異剖析(learning profiles),將更能幫助他們獲得成就感,產生更滿意的學習成果(Tomlinson, 1999, 2004)。差異化教學使教師更主動及正向地回應個別或小組學生的需求,最終目標是盡可能地幫助學生成長和獲致個人成就(Tomlinson, 1999)。

 

  教師應如何打造一個理想的差異化班級?首先,評量工作應持續進行,並與教學緊密相關。對於學生的準備度、興趣和學習所蒐集的相關訊息,都有助於計畫接下來的教學步驟;其次,所有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會被看重,每位學生的工作都應同樣有趣、有吸引力,同樣重視學生的基本理解和技能習得,幫助學生樂在學習,感受學習的價值;最後,差異化教學的最大特色在於彈性分組(flexible grouping),教師應靈活運用不同的上課方式,允許學生在不同學習環境中學習(Tomlinson, 1999, 2000, 2001, 2004)。

 

  差異化教學使教師對學生建立不同程度的期待,回應學習者的需求,創造所有學生都能成功的學習環境。差異化教學在實施程序上並無需遵守嚴格規範,相反的,它是一種思考教學和學習的方式,看重個別學習者,並可以透過許多方式轉化為課堂實踐。每個教師都以某種方式進行差異化教學,但教師需要有系統的方法使課堂教學能更回應學生的需求。

 

  差異化教學的理念看似平常,它是否僅提供給我們常識性的解決方法?它能否實際因應不同學習者的需要,在學生能力混合的普通班級,差異化教學要如何成為最佳教學實踐(Tomlinson, 2000)?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差異化教學「不但能滿足學生個別差異、又可兼顧課程設計的複雜性」,這個理念帶給教師更多挑戰,因它將利用教師擁有的最佳教學知能,幫助每一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追求平等和卓越(Tomlinson, 2001)。

 

  差異化教學勾勒的藍圖是否具體可行?上述疑惑都將由William N. Bender為讀者詳細解答。本書提供全新、創意、通用、有趣,並兼具實用性的教學方法,容易在課堂實施。本書為普通班教師而寫,也將特教教師設定為讀者群。作者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提供現場教師許多教學策略,逐步引導教師如何將差異化教學帶進融合班級。本書內容包羅萬象,除了詳細介紹翻轉教室、介入反應(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模式的實施方式,並針對科技如何成為差異化教學的工具等議題進行討論。教師需要二十一世紀的教學資源,本書將幫助現場教師為所有學生提供優質的差異化教學。作者利用最新的大腦研究、科技和教育倡議,帶領讀者前瞻教育的新視野。

 

  本書順利付梓,心理出版社總編輯林敬堯先生對引進國外專業書籍的熱忱與堅持,執行編輯高碧嶸小姐對譯書品質的精準眼光與專業協助,謹此衷心感謝。

 

參考文獻

 

Bender, W. N. (2012).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best practices for general and special educator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Gentry, R., Sallie, A. P., & Sanders, C. A. (2013).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o accommodate students with varying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ERIC Report ED545458). Retrieved from 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 website: 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45458.pdf

Tomlinson, C. A. (1999). Mapping a route towar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1), 12-16.

Tomlinson, C. A. (2000).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Can it work? The Educational Digest, 65(5), 25-31.

Tomlinson, C. A. (2001).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 ability classrooms.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mlinson, C. A. (2004). Research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tion. School Administrator, 61(7), 30. 

2011© The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Taiwan
Design By 元伸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