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蔡孟儒
副主編:羅意琪、池育君
執行編輯:曾淑芬、陳美慧、張憶萍
在臨床語言治療師的前輩及學校教師作育英才的多年努力之下,社會大眾、學校、醫療院所和教育單位看見語言治療師專業在多元場域所提供的服務及需求,因而逐漸重視到台灣目前語言治療師人力上的迫切需要,政府為因應此現象,教育部在2016年將開放多所學校成立聽語相關系所,希望能培育更多的語言療師人才,在國家規劃未來國民健康的照護計畫中,納入語言治療專業服務以期望能提升國人的生活品質。
在政府開放核定成立系所的同時,對於語言治療師專業及目前的工作型態和工作場域勢必會面臨改變,語言治療教育的養成過程及如何提升專業的素質,不再只是學校教育的責任,臨床上的實習教學課程也佔了很重要的角色。作者葉麗莉老師目前擔任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的助理教授,她在臨床工作多年之後繼續出國進修,回國之後即投入學校教育。以麗莉老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加上在學校的教育經驗,透過她的分享,一方面可以了解學校在養成教育的過程及期待,另一方面臨床實習督導也可以了解如何和學校合作,進一步培養有正確的執業態度及專業倫理的堅持,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語言治療師。希望能藉由此篇促進學校和醫療院所臨床督導共同的合作關係,以提升語言治療師的培育成效,同時增進語言治療師在臨床上的服務品質,期望未來語言治療專業的發展能走得更遠、更穩健。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電子報第62期
台灣聽力語言學會